闻不言

【读一点张爱玲】生活的袍



通过书籍或文字结交某位先贤,这是中国传唱了几千年的一种旖旎而梦幻的佳话。

然而结交是不可能的,这某位先贤早已作古,或者只是因为我太粗鄙吧,有人把那种熟悉的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的共鸣也称为结交,我却认为不是。我一向是一个认真到有些钻牛角尖的人,相似是相似,结交是结交,否则,热脸贴上去了,人家先贤自己却觉得你不甚入得了他的青眼,那岂不是贻笑大方了。

近来为自己愈加流逝的内涵痛心疾首,立志重拾幼时好读书的习惯,然而在大染缸浮沉久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是寻常,终于在临睡前半小时留住了一点坚持,随意翻着我的电纸书,真是,连纸书都懒得端了,不知道是我堕落,是这个时代堕落,还是我们都一齐堕落了。

总之翻到最后,张爱玲的文集,却是读下来了。

张爱玲如雷贯耳,我却一向只知其名未解其人。天可怜我赐我一副黛玉心肠,却只是内里,可惜的是我的外在以及连接内里与外在的通道都是属于山东大汉的雄武粗暴。我爱故事爱文字,又只限于或热闹或跌宕的字里行间,在我看来,那种情情爱爱唧唧歪歪是无聊,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绮丽文字更是无聊,我向来爱好历史的诡谲风云,战场的生死壮烈,再不济,也是鲁迅的横眉冷对或是闻一多的愤怒激昂。啰啰嗦嗦这么一堆,只是想说我对张爱玲的忽视应该不是源于我的粗鄙,但日子还虽没怎么在我脸上雕琢,却已在我心头刀凿斧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现在看了张爱玲了。

不看则已,一看,真觉得找到了知己,然而那种知己又不是凑在一起畅谈天地古今的知己,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的生命的欢悦”,我恰恰也是,估计我俩坐到一起,就会变成了尬天尬地,相对无言了。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和你很像,经历了与你相似的心情,承担过与你类似的沉痛,那种感觉,就像是身为孤儿的你,在世飘零了三十年后忽然得知自己有一个姐妹,她生活在你永远无法涉足的远方,但你知道了她的存在,心里便感到熨帖了。

或许有人会说,你是什么东西,也配与张爱玲相提并论?

也是罢,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一直有一副敏感脆弱的心肠,却无端觉得这种敏感脆弱都是无聊,我也没什么相匹配的能力表达我的柔肠百转——或许我只是觉得,世人也对我的柔肠百转没有兴趣,除非我给它披一副瑰丽的文字外衣,可惜的是,我爱唱苏轼的“大江东去”,却实在对柳永的“寒蝉凄切”无甚感觉,更别提那些除了表面的璀璨外便空无一物的花间派。总之,柔肠百转是浪费了,所以我与张爱玲一样卑微迷茫的同时,真的却是没什么造诣或者成就。

就像她说的吧?“懒洋洋灰扑扑的活下去”。

可是忍不住还是想数一数她令我感到熟悉的地方。

我俩的家庭经历也算是大同小异,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我的父亲不至于是一个烟鬼,只是他沉迷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对财富的美好幻想。我童年的最开始也算是正常而且幸福的,但后来父亲大概是觉得他有发财的能力吧?辞职下海,召来狐朋狗友闹了那么些年,家里钱没了,心也散了。我的童年成长几乎找不到他的影子,他每次做生意间隙回家反而成了我最不开心的时光,我不习惯他的存在,他出现后我只希望他再度离开,把我记忆里一直留存的单调但平静还给我。现在回想,我的童真的确在很早就死了的,我还不到10岁时就懂得去查家里有关法律的那本小册子,暗自揣测如果父母离婚,我会被判给谁,我清楚的知道,父亲没有钱,而且生活漂泊无依,我若是跟了他只剩下颠沛流离。

十一二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父亲离家的最后一晚,他把我叫到另一间屋子,抱着我哭,让我好好照顾妈妈。

当时我的心里是厌烦的,只想他赶紧走。

或许有些卫道者会指责我身为人女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情,但是我本该有的童真因他而死,我的记忆里没怎么有过他,他没怎么陪伴过我,而且为我的人生带来了深深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我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敢迈步不敢冒险不敢对自己有信心,生怕自己太像他,最后也落到像他一样的结局。即便我知道他爱我,但这份爱的确没让我感受过。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是如此的渴望父爱,可是我知道我这辈子不会有了,小时候没有享受过,大了就更无从谈起。

我倒是没有跟他住,然后才去的母亲身边,我一直都跟着母亲住。张爱玲的母亲清高而且自由,我的母亲不是,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我爱她,爱她胜过世间所有人,但是我俩始终无法交心。我有一副纤细而敏感的心肠,我的母亲却恰恰神经粗如男人,她从不懂身为一个母亲该有的温柔,见到我的眼泪她会不耐烦的呵斥,也不会主动的抱我或者表示任何爱抚。她不理解我为什么忽然情绪低落,也不明白我时常拥抱她的原因。当漫长而孤独的成长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后,她会奇怪我为什么不阳光,为什么放不下。她会拿着那些立志人物过来告诉我,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好像我所有的孤独和阴郁应该在她告诉我“你要阳光一点”后烟消云散。

我最喜欢张爱玲的一点,就是她承认自己是个拜金主义者,我也是。我的母亲不像她的母亲那般清高,可是现在近年来宽裕后买东西也会开始大手大脚,但是我始终保持着抠门的习惯。张爱玲说“我喜欢钱,是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体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的苦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我喜欢钱的原因大概就是我知道没钱的坏处,所以更清楚钱的好处。

之前提到过,我的童年因为我父亲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尝试变得沉寂且清贫,但在当时我并没有那么多自怜自哀,只是莫名的觉得,有钱的感觉很好,我记得小学1年级时在学校楼后上体育课跑操,我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女孩,大概是某个教师带来玩的孩子,她的手里攥着一块钱,我想到了我兜里的5毛钱,羡慕的不得了。因为我知道一块钱可以买一只巧克力脆皮雪糕,但是5毛钱只能买一只紫雪糕。后来的日子里,我可能因为体会到了和母亲两个人生活的艰辛,很少跟她开口要东西,现在仔细想想,除了必要的学习的本子文具或者课外书之类,我是从没有跟她开口要过例如玩具、衣服之类的东西。

母亲是一个女强人,神经粗如男人,所以也不会对她的艰苦想的太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我都替她记得。我记得小学时,在我们的老房子里,她工作之余从一个手套厂租来了生产工业线手套的那种机器,夏天晚上吃完晚饭,她会脱掉上衣,只穿着内衣在四五步见方的小客厅里不断的推着那机器织手套,后来我会帮着她给织出来的手套指头锁边,用一种特殊的钩针,插到指头尖的地方挑出线头,一拉指头那里就收住了,后来我变得很熟练,我们娘俩就这么过,一个夏天过去,母亲到厂里把一摞摞的手套换成钱,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个晚上她回来,用那钱给我买了一双红色的雨鞋。现在问她她早就想不起来了,甚至不怎么记得勾手套日子的细节,但是我连那天晚上她进门,红雨鞋在灯光下的反光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的我对于我们娘俩的窘境有感觉,但是没有明确的认知,像其他的孩子在那个年纪会干的那样,我也偷过她的钱,但只限于用来买只高级一点的冰糕,从没有干过其他事情。沉默的生活让我无法开口要钱,所以有时候,就莫名其妙的选择了偷,我记得在她午睡的时候,心惊胆战的从她外套口袋里抽出纸币,挑一张面额小的不会容易被认出少了的纸币,通常是2元或者5元,有时候5元到手,心情激动,攥着那张纸就像是攥着一笔巨款。

张爱玲写道:

“……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要钱,为他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碎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这真是于我来说最精确的写照。

母亲到现在还不理解我的抠门源于何处,现在有钱了之后我仍然热衷于搜罗低价商品,我不讲究外表或者档次,在我看来够用就行,但是我买的数量多,现在可以被称为“囤货”,因为大量拥有的感觉是从前无法体会的,于是现在带给我难以言喻的幸福。但是母亲完全不能理解,而对于她不能理解的东西,她往往只会不耐烦的呵斥我,让我别再那么小气,让我该花就花。但是我爱财这其中的缘由是那么长久且微妙,我无法向她解释,向她解释了她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只会觉得莫名其妙,所以我对她依旧热爱且沉默。

张爱玲说“同时看得出我的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于我的母亲,则是我深知我母亲为我牺牲了许多,但我母亲一直不曾想过,或者只在我惹她生气时拿出来想一想,以便觉得她自己委屈而我忘恩负义,但我一直想着,想着我是否值得她这些牺牲。

我也如张爱玲一般卑微,无时无刻深入骨髓。

最后一点相同,大概可以通过引用她的《天才梦》第一段总结。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纳的疏狂,可是他们却不会原谅我。”

最后忽然想说说不同。张爱玲说自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思议的愚笨,其实原因只需归结到一条。倘使她生于平民之家,不缝补浆洗不烧火做饭就生活不下去,她定不是自己形容的那般样子。我恰恰就与她相反,我总喜欢尝试一切最经济实惠的生活方式,我热衷搜罗工具热衷自己动手制作,在我看来一切对于生活细节的尝试都带给我无上快乐,如果人类世界一夜之间由科技社会倒退回农耕世界,我定是最先适应的那一批人之一。而我最喜欢的,是我的继父对我的评价,母亲很不爱听,可是我异常喜欢。

“如果忽然世界末日了了,你一定是活得最久的那一个。”

 


评论(4)

热度(39)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